毁掉一个孩子,就让他沉迷于“垃圾快乐”_快乐的暑假手抄报

  • A+
所属分类:手抄报模板
广告也精彩

毁掉一个孩子,就让他沉迷于“垃圾快乐”
疫情期间,曾有一个视频戳中无数父母:在家上网课的孩子,一边睡觉,一边上课;有的孩子,用电脑听课,用手机玩游戏。 更有甚者,左手可乐奶茶冰雪碧,右手炸鸡汉堡大薯条,一边上课,一边在零食堆里寻找快乐。 试问这样沉迷于垃圾快乐的孩子,哪还有未来可言?
难怪有人说,毁掉一个孩子,就让放纵他任意快乐。
垃垃圾圾快快乐乐
正正在在慢慢慢慢毁毁掉掉你你的的孩孩子子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如何看待毁掉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 有网友回答:“玩手机不可怕,可怕的是垃圾快乐。千万不要让孩子沉迷玩手机的垃圾快乐当中。” 垃圾快乐到底我读书我快乐手抄报有多可怕?
就拿玩手机举例,美国曾发起一项调查:
科学家花了10年时间,跟踪调查了100个孩子,其中有50名经常玩手机,另外50名接触不到手机。 10年之后,结局让人震惊。
在那些经常玩手机的孩子当中,只有2人考上了大学。
在那些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当中,所有人都考上了大学。
其中,有16个孩子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手机满足了孩子一时的欢愉,但是手机制造出的垃圾快乐,杀死了孩子的自制力,杀死了孩子的学习能力,更杀死了孩子的上进心。
垃垃圾圾快快乐乐,,危危害害堪堪比比毒毒药药
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那些爱玩游戏、刷视频,爱看电视剧,沉迷于垃圾快乐无法自拔的孩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能获得短期快感之外的事情,毫无兴趣。
班级群里有一位妈妈说:
“没有玩游戏之前,孩子又乖又听话,成绩在班里也很好。
可是,自从孩子迷上了游戏之后,每天回家不写作业、不想吃饭,就想先玩手机。一学期的时间,成绩直线下滑。 现在孩子天天闹着要玩,如果不给就开始抹眼泪,撒泼打滚,甚至砸东西。 ”以前觉得孩子玩游戏没啥,但等到发现事情的严重性之后,后悔已然来不及。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么束手无措,要么暴力制止。显然,这两种都不是什么好办法。 因此,千万别让孩子沉迷于垃圾快乐,一旦陷入,就只能一步步沉沦。父父母母是是孩孩子子和和垃垃圾圾快快乐乐之之间间的的一一道道墙墙 当孩子体会到垃圾快乐带来的快感,他们根本没有自制力做到拿得起、放得下。 如果家长没有干涉,孩子就沉溺其中。
1. 言传不如身教
孩子天生就会模仿,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重要对象。 家长用自己的行为引领孩子,比讲千百遍道理更有说我读书我快乐手抄报服力。
如果想让孩子多读书、多运动、不过度沉迷于手机,自己就要作为榜样先行动起来,用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2.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沦为垃圾快乐的奴隶,很多父母认为,只要不给孩子看手机就行了。 这并不是最明智的办法。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禁果效应”,快乐的暑假手抄报也叫“亚当夏娃效应”,意思是:越是禁止的东西,就越会勾起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就越想要得到手。 孩子拥有极强的好奇心和逆反心,家长越不让孩子玩手机,孩子们反而越想玩。 父母也做不到完全杜绝,孩子不可能永远不接触这些娱乐。
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是个漫长的过程,严防死守从来不是最佳选择,循序渐进才是。 当孩子特别想玩游戏的时候,我们应该把禁止变成商量,可以跟他说:吃完饭再玩或者做完作业再玩。 孩子会觉得爸妈没拒绝我,我过一会儿还能玩。
如果孩子每天都能保持下去,知道要先做正事再娱乐,长此以往,那他就不会沦陷于垃圾快乐。
3. 可以陪伴,就不要走开
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是一个很会陪孩子玩的爸爸。
他虽然很忙,可是一有时间他就会陪孩子玩。
带上孩子去爬山、游泳、散步。
孩子从小浸润在大自然中,接受人文气息的熏陶,在父母的陪伴与关怀下成长,自然会开阔眼界,心中有更广阔的世界,就不会沉溺于小小手机这一方天快乐的暑假手抄报地之中。
父母应该尽量空出时间,与孩子一起在大自然中奔跑,放下手机、丢掉ipad,忘却电子产品。父母教育的缺失,才是孩子痴迷垃圾快乐的根源。
愿每个家长,都能用爱和陪伴填充孩子的心灵,用以身作则,引领孩子增加灵魂的宽度和生命的厚度。来源:洞见
版权声明:本号转载的稿件贵在分享,版权(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稿费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weinxin
关注我们
为您提供更多更全的手抄报模板
广告也精彩